企业等级: | 普通会员 |
经营模式: | 生产加工 |
所在地区: | 江苏 南京 |
联系卖家: | 胡小云 先生 |
手机号码: | 15968123533 |
公司官网: | hzycgy_vip.tz1288.co.. |
公司地址: |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运通网城3-402室 |
HDPE双壁波纹管主要采用承插式连接,由橡胶密封圈密封即可。此种连接方式安装方便,安装成本相对较低。
HDPE中空壁缠绕管采用的是热熔带连接,需要对接口进行加热熔接。此连接方式相对复杂,连接成本也略高于双壁波纹管。
生产成本和价格不同
由于HDPE双壁波纹管和HDPE中空壁缠绕管的生产工艺不同,导致二者对原料的使用率也不同。生产相同管径和相同环刚度的管材,挤出工艺的原料使用率较高,也就是说HDPE中空壁缠绕管要耗费更多的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价格也较高。
HDPE双壁波纹管施工与连接方法
根据管道工程师的多年经验,下面来谈谈HD PE双壁波纹管的的施工与连接方法:
一、管材使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如发现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管材,应及时剔除。
二、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宜采用柔性填料密封的柔性接头,具体构造按设计要求进行。
三、开挖沟槽、做基础应注意:
1、沟槽槽底宽宜按管材外径加0.6m采用。
2、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金属波纹管,防止槽底受水浸泡。
3、管道基础必须采用砂砾垫层,对一般土质地基的,厚度为0.1m;对软土地基,波纹管厂家,厚度不小于0.2m,双壁波纹管,具体做法按设计要求。
4、基础应夯实,表面要平整。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凹槽长度宜为0.4-0.6m,深度宜为0.05m-0.1m,宽度宜为管材外径的1.1倍。
四、下管 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于3m时,可用非金属绳溜管入槽。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管材自槽边翻滚入槽内。
五、接口作业 橡胶安装位置应在插口第二与第三波纹之间槽内,安装密封圈的数量视设计要求而定,当采用两只密封圈时建议两密 封圈之间隔一个波纹。接口前应先将承口插口内外表面清理干净,在插口套入密封圈,并在承口内工作面和橡胶圈表面涂上润滑剂(一般用肥皂水即可),插入方向为水流方向,对准承口中心线用人力或设置木档板用橇棍将被安装的管材徐徐插入承口内直至底部。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土质把预留凹槽入填筑密实。承插口管安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管道应直线敷设,相邻两节管道轴线的允许转角一般不得大于2度。为防止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的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须采用稳管措施。可采用编织袋内灌满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定。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底深度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安徽波纹管,如出现位移、悬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六、回填土时应注意
1、腋角部位先应用中砂、粗砂填实。
2、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槽以上0.7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3、管顶0.7m以上可采用机械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
4、槽边各部位所用回填土质,蕞佳压实度(%)应按设计要求或按CECS122:2001技术规程要求。
HDPE双壁波纹管
雨水量
3.2.1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s=qΨF (3.2.1)
18
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2
)。
注:当有允许排入雨水管道的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3.2.2 径流系数,可按本规范表 3.2.2-1 的规定取值,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
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综合径流系数,可按本规范表 3.2.2-2 的规定
取值。
表 3.2.2-1 径 流 系 数
地面种类 Ψ
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0.55~0.65
级配碎石路面 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 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 0.25~0.35
公园或绿地 0.10~0.20
表 3.2.2-2 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Ψ
城市建筑密集区 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 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 0.20~0.45
3.2.3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bt
PCA
q )+(
)lg+1(167 = 1 (3.2.3)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a);
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可按本规范
附录 A 的有关规定编制。
19
3.2.4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
用 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
般采用 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3.2.5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 =t1 + mt2 (3.2.5)
式中:t-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
定,一般采用 5~15 min;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 m=2,明渠折减系数 m=1.2,在陡坡地
区,暗管折减系数 m=1.2~2;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3.2.6 当雨水径流量增大,排水管渠的输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雨
水调蓄池。